侯君集出身行伍,年少时便以勇武闻名,只是为人稍显浮夸,学弓箭未能精通富余通,却常自诩英勇。隋末天下大乱,他投身秦王李世民幕府,自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一生。在李世民麾下,侯君集跟随其南征北战,凭借着战场上的果敢与勇猛,逐渐崭露头角,赢得了李世民的赏识,得以参与诸多重要事务的谋划,被封为左虞候、车骑将军,封全椒县子。
彼时,唐朝初立,天下尚未完全平定,各方势力错综复杂。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联手,对李世民构成了巨大威胁。唐武德九年(626 年),局势愈发紧张,一场宫廷权力斗争已如箭在弦上。侯君集与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、尉迟敬德等一众心腹,力劝李世民当机立断。侯君集更是在这场关键的决策中出谋划策,贡献良多。六月四日,“玄武门之变” 爆发,侯君集与长孙无忌、尉迟敬德等九人参与其中,辅佐李世民成功杀死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。这场政变成为了唐朝历史的重要转折点,李世民顺利登上皇位,开启了贞观之治。侯君集因功被晋升为左卫将军,爵封潞国公,赐予食邑一千户,不久后又提升为右卫大将军,成为了唐朝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。
展开剩余84%征战四方,战功赫赫威名扬贞观年间,唐朝国力蒸蒸日上,唐太宗李世民心怀壮志,欲开疆拓土,稳固大唐江山。侯君集也迎来了他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,在一系列对外征战中屡立奇功。
贞观四年(630 年),侯君集晋升为兵部尚书,获得参议朝政的权利,成为唐朝的宰相。此时的他,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,在政治上也开始崭露头角。此后,他跟随卫国公李靖学习兵法,在李靖的悉心教导下,侯君集的军事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贞观九年(635 年),唐朝决定讨伐吐谷浑伏允。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,侯君集与李道宗为副手。大军行至鄯州,侯君集向李靖提出了挑选精锐、长驱直入的建议,李靖采纳了他的计策。在追击伏允的过程中,军队面临着诸多艰难险阻,夏天竟有霜降,山中积雪深厚,但侯君集毫不退缩,一路追击二千多里地,先后于逻真谷、汉哭山、星宿川、柏海等地大破伏允军,斩获颇丰。他甚至追击到积玉山,见到了河水的源头,才回师与李靖在大非川会合,班师回朝。此役,侯君集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谋略和坚韧不拔的意志,为唐朝稳定西北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贞观十二年(638 年),吐蕃派遣使者入朝求亲,太宗李世民没有应允。吐蕃的松赞干布一怒之下派兵攻打吐谷浑,并于松州(今四川松潘县)陈兵二十万威慑唐朝。李世民任命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,统领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、左武卫将军牛进达、左领军将军刘简等五万唐军前往松州抵御吐蕃。侯君集不负众望,九月,大败吐蕃于松州,斩首一千余级。松赞干布见状,急忙退兵并派遣使者谢罪,再次请求迎娶唐朝公主,太宗李世民应允。侯君集在这场战役中,成功捍卫了唐朝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富余通,其威名远扬。
灭国高昌,辉煌顶点起贪念高昌,这个位于西域的古国,在唐朝时期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,它是唐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。高昌王麹文泰早年曾亲自到长安觐见唐太宗李世民,贡献方物,以示友好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麹文泰逐渐依附西突厥,开始阻遏西域各国通过其境向唐入贡,还发兵袭扰内附的伊吾(都今新疆哈密)、焉耆(都员渠,今新疆焉耆西南)等国。
贞观十三年(639 年),李世民征召麹文泰入朝,麹文泰却称疾不至,彻底与唐朝翻脸。李世民决心拔掉这颗阻碍唐朝与西域交流的钉子,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,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为副总管,率步骑数万及突厥、契苾之众征讨高昌。
麹文泰得知唐军前来征讨的消息后,竟狂妄地认为唐离高昌有 7000 里之遥,中间沙碛阔约 2000 里,地无水草,气候异常,唐朝不会以大兵相加。即便唐军强行军至高昌,二十天内粮草必然吃完,到那时与唐军接战,高昌必胜无疑。然而,他万万没有想到,侯君集率领的唐军在熟悉当地地形的契苾何力率领下,顺利抵达碛口。而此时,麹文泰竟因忧惧过度,一命呜呼,其子麹智盛匆忙即位。
贞观十四年(640 年)八月,唐军抵达柳谷,斥候禀报说麹文泰葬期将近,高昌国民全部会齐聚国都。众将纷纷认为可以趁机偷袭,一举攻灭高昌。但侯君集却认为,趁其墓葬时偷袭并非问罪之师该做的事情,于是拒绝了众将的提议,而是统率唐军击鼓前行,向高昌国进发。
唐军顺利抵达高昌国的田地城(今新疆鄯善西),当地军民据守城池,负隅顽抗。侯君集派人劝降,却遭到了拒绝。于是,他下令唐军伐木填埋沟壑,使用出征前李世民特地征召的山东工匠制作的攻城器械,如推车撞击城墙,抛石车击向城中。在唐军强大的攻势下,田地城的守军毫无抵抗之力,城池很快被攻破,唐军俘获城中男女七千余人。随后,侯君集乘胜进兵,包围了高昌都城。
麹智盛见大势已去,修书于侯君集,试图将责任全部推到已死的父亲身上,请求唐军赦罪撤军。侯君集让其出城投降,麹智盛却犹豫不决。原来,麹文泰曾与西突厥首领欲谷设相约共同抵御唐军,但欲谷设听闻唐军到来,竟统兵西撤一千余里,麹智盛瞬间失去了援军,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。最终,麹智盛无奈出城投降。侯君集继续分兵攻打高昌其他城池,共攻取 3 郡、5 县、22 城,攻灭高昌,俘获麹智盛及其高昌国官吏,刻石记功后班师回朝。
这场战役,侯君集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,成功打通了唐朝去西域各国的通道,促进了和西方诸国的联系,同时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。然而,正是这场辉煌的胜利,让侯君集开始飘飘然,他的野心和贪婪逐渐膨胀。在攻灭高昌后,侯君集未经请示便私自发配无罪之人,又私分高昌国的珍宝,甚至无法制止手下将士偷盗宝物。待其返回长安后,被人弹劾而下狱。后经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求情,认为功臣大将不可轻易受到屈辱,太宗李世民才将其释放出狱。但经此一事,侯君集自以为攻灭高昌有功,却受到下狱的待遇,内心极为不满,对李世民也逐渐产生了怨恨之情。
心生反意,坠入深渊终覆灭侯君集出狱后,心中的不满与怨恨如野草般疯长,他开始寻找机会发泄自己的情绪。贞观十七年(643 年),张亮以太子詹事的官职外派出任洛州都督,侯君集问张亮为何会遭到排挤,张亮表示因公务受到排挤,自己很冤枉。侯君集竟认为自己平定高昌,却因此触怒天子,随后邀请张亮一起造反。张亮大惊失色,随后将两人密语报告于太宗李世民。李世民念及侯君集与张亮皆为功臣,且两人私下的对话缺乏有力证据,便以无旁证而未予追究,依旧对待侯君集像从前一样。不久后,侯君集与其他功臣一同图像悬挂于凌烟阁上,位列第十七位。
然而,侯君集并未因此收敛自己的野心。此时,太子李承乾担忧自己被废,知晓侯君集心有怨恨,于是与其私下交往谋划。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担任太子府千牛卫,李承乾令其多次带领侯君集进入东宫,询问自安的办法。侯君集认为太子羸弱,劝其图谋大事。此后,侯君集虽心中不安,每日夜晚都会突然警醒,但却没有停止自己的谋反计划。其妻子曾劝他,如果辜负了皇帝,应当向皇帝请罪宽恕,可侯君集却置若罔闻。
不久后,太子李承乾 “谋反” 事件爆发,侯君集受到牵连,其女婿贺兰楚石为求自保,揭发了侯君集联络太子李承乾的事情。太宗李世民得知此事后,心中十分难过,他念及侯君集曾为唐朝立下的赫赫战功,想要保全其性命。然而,群臣认为侯君集之罪,罪大恶极,不能赦免。最终,李世民无奈之下,下令将侯君集处死。侯君集临刑前向太宗李世民求情,希望能赦免其一子替其守丧与祭祀,李世民同意后,特赦其妻与一子,流放于岭南。
曾经战功赫赫的侯君集富余通,就这样从辉煌的顶点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。他的一生,犹如一部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史诗,让人不禁为之感叹。他的故事,也成为了唐朝历史上一段令人深思的篇章,警示着后人权力与欲望的陷阱是多么危险。
发布于:浙江省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