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976年10月20日夜,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,带着一群随从,心事重重地步入了太清阁的天台。内侍们互相交换眼色,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,心中纷纷觉得融易富,今日的皇上,似乎有些不同寻常。
自从早朝开始,赵匡胤便时不时地抬头望向殿外,心中不禁回忆起那一年春天,和真无道长的一次谈话。真无道长,一位行踪飘忽不定的高人,在赵匡胤称帝之前便结识了他。那时,真无曾意味深长地对赵匡胤说:“金猴虎头四,真龙得真位。”没想到,这句似乎无意的预言,却在庚申年正月初四那天应验,赵匡胤在众将的拥立下披上黄袍,正式成为帝王。自此,赵匡胤对真无道长心生敬仰,认为他乃一位深不可测的智者。
然而,奇怪的是,自从他登基为帝后,再也没有见过真无道长。直到16年后的976年3月,赵匡胤在洛阳祭祖时,才再次遇到这位多年的故人。两人寒暄之后,赵匡胤笑着问道:“大家都说你算得准,你给我算算,我还能活多少年?”真无道长掐指一算,突然痛哭流涕,跪倒在地,惊慌失措地说:“陛下恐怕活不过今年了!”
赵匡胤愕然,心头一震。真无道长接着说道:“若是今年10月20日夜,天空晴朗,陛下可再活12年;否则……”,竟然以天气来预示生死?赵匡胤是从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人,虽然心中不太相信,但这番话却如同一把利剑,悬在心头,无法放下。
展开剩余83%时光终于流转至这一天的夜晚。赵匡胤不时地抬头凝视天空,星光璀璨,夜空似乎无比安详,赵匡胤心中一松,认为这一劫已平稳度过。他满怀欣喜地命人召晋王赵光义进宫共庆,心想:“再活12年,边疆必定早日安定,帝国昌盛。”
然而,当晋王匆忙赶到宫中时,天色却悄然变化,雪花纷飞。赵匡胤一阵心慌,眉头紧锁。难道真无道长所言是真的?当意识到可能大限将至时,赵匡胤心绪紊乱,命令所有侍从退出寝殿,只留下晋王陪伴。
寝殿内,烛光忽明忽暗。几名被赶到门外的宫女隐约看到窗外的影影绰绰,似乎听见赵匡胤大声呼喊:“好做!好做!”几秒钟后,赵光义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,情绪显得异常不安,来回踱步,又坐回原位。宫女们心中疑惑,是否皇帝与晋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不和?她们犹豫了一下,是否应该通知皇后,但片刻之后,寝殿内却传来沉沉的鼾声,一切又恢复了平静。
第二天早上,宫女们来到寝殿准备为皇帝更衣,却惊愕地发现,赵匡胤已经气绝身亡!这位年仅50岁的开国皇帝,竟然如此突然、离奇地死去!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瞬间传遍宫中。
对于刚满25岁的宋皇后来说,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,但她知道此刻并非慌乱之时,最重要的是确保国家的平稳过渡。于是,她毫不迟疑地下令召秦王赵德芳进宫继位。
赵匡胤有四个儿子,但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逝融易富,次子赵德昭正在陕西担任节度使,只有四子赵德芳依然在京城。为了确保无误,宋皇后指派了自己的亲信,内侍都知(太监总管)王继恩去执行这一重要任务。
然而,王继恩手持懿旨,刚要出宫,居然发现晋王府门前坐着一人,走近一看,竟是御医程德玄。王继恩心中一惊,程德玄连忙解释道:“刚才有人敲门,我担心晋王身体有恙,特来查看。”
虽然心中疑惑,王继恩还是将皇帝驾崩的消息如实相告,然后带着程德玄一同前往晋王府。赵光义得知消息后,犹豫片刻后便表示:“此事需和家人商议。”说完,他便转身走进内厅。王继恩和程德玄等得不耐,最终直接闯入内厅催促道:“事不宜迟,再等下去,天下便易主了!”
听到这句话,赵光义终于下定决心,和二人一起前往皇宫。进入宫中后,王继恩首先去见了宋皇后。她长吁一口气,急切问道:“德芳到了吗?”王继恩沉默不语,回头望去,哪里还有赵德芳的影子?宋皇后疑惑不解,只见赵光义从旁闪出,给她行了一个大礼。
虽然年纪尚轻,宋皇后自小便生活在宫廷的权谋斗争中。见状,她顿时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一切。无奈之下,她向赵光义哀求道:“从今以后,我母子之命,便托付给您了!”
赵光义眼含泪水,答应道:“日后共保富贵,皇嫂不必担心。”然而,赵光义在明言承诺之际,偶尔离席,似乎故意展示出些许避让之态。这一切,仿佛在烛光下更显得耐人寻味。
接下来,赵匡胤的时代画上了句号,宋太宗赵光义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然而,赵匡胤的死却始终没有揭开谜底,围绕着他突然去世的种种疑点,也一直成为后人讨论的焦点。为何年仅50岁,赵匡胤身体一向健康,却骤然暴毙?而在他死时,两个成年的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,为什么最后的继位人却是弟弟赵光义?
关于赵匡胤之死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北宋僧人文莹的私人笔记《续湘山野录》中,后来这个故事引发了成语“斧声烛影”。与之相对的是,《宋史》中的记载异常简短:“帝崩于万岁殿,年五十。”越是讳莫如深,越显得神秘,许多学者都试图解开这段谜团。
根据史书的记载,可以大胆地分析出两种可能:
说法一:赵匡胤因突发疾病死于脑溢血。
赵匡胤当晚情绪不佳,且大量饮酒,看似此种情况较为合理。然而,按照《太祖实录旧录》中的记录,赵匡胤一直生活节制,酒量并不大,而且他未曾患病就医。最重要的是,史书中对赵匡胤死亡原因的回避,更是让这一说法显得十分可疑。
说法二:赵匡胤是被谋杀的。
此时,赵光义作为最大受益者,成了最大的嫌疑人。从历史的迹象来看,赵光义与哥哥赵匡胤的关系日益紧张,尤其是在赵匡胤决定将权力集中于自己,推迟立太子的决定之后。赵光义不但在宫中安插了眼线,还可能参与了某种形式的阴谋。
从后来的史实来看,赵光义对赵匡胤的死亡迅速反应并且迅速登基,而在赵匡胤死后,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命运更加印证了赵光义的冷酷无情。
综合来看,赵
发布于:天津市查查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